若发热有汗而烦,脉浮缓,此太阳经风伤卫之烦躁也,冬月北方,用桂枝汤,三时用防风汤。寒热者,寒已又热,热已又寒,或一日二三度发。
伤风一证,发热烦躁,头疼面光,恶风自汗,盖风能散气,故有汗也。恶寒身痛者,加羌活、独活;时寒时热,加柴胡;头痛,加川芎;湿胜身重者,加苍术、白芷;汗多者,加白芍药。
张璐玉曰:并病者,一阳经病未罢,又加一经证见,二经连贯为病也。不换金正气散解散寒邪。
六之气,太阳寒水用事,以上克下泻脾补肾。妇人伤寒发热,经水适来,昼日明了,暮则谵语,如见鬼状者,此为热入血室,无犯胃气及两条详注热入血室,皆不立方,但曰无犯胃气,此禁汗吐互词。
自十月小雪节起,至十一月小寒终止。阳实谵语,邪乱神明,尚为可治;亡阳谵说,神魂无主,故脉短者死;脉和者尚可不死。
中风发热,六七日,不解而烦,有表里症,渴欲饮水,水入即吐者,名曰水逆,五苓散主言中风发热至六七日,有表里症,饮水不得消水,而水逆上吐,此膀胱热结,不通调水道下行,以五苓散散太阳表邪,利膀胱结热,多服暖水,上润皮毛助汗出,下润膀胱宣水道。王节斋曰∶夏至日后,病热为暑。